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无损检测术语 涡流检测 GB/T 12604.6-90 Terminolog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Eddy current testing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涡流检测的一般概念、涡流检测设备、器件和材料、涡流检测方法中使用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涡流检测。供制订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及编写和翻译教材、图书、刊物等出版物时使用。 2 涡流检测的一般概念 2.1 涡流 eddy current 由于外磁场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而在导体表面及近表面产生的感应电流。 2.2 电磁感应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在通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变化时,在该电路中便产生感应电流,此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由此而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2.3 电磁检测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一种磁性材料的无损检测方法。它是采用低于可见光频率的电磁能量产生关于试验材料质量的信息。 2.4 集肤效应 skin effect 涡流检测时,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涡流密度趋于试件表面的现象。 2.5 渗透深度 depth of penetration 涡流检测中,涡流密度降至试件表面上密度的37%时的深度。渗透深度是激励频率、材料电导率与磁导率的函数。 同义词:标准渗透深度 standard depth of penetration 集肤深度 skin depth 2.6 有效渗透深度 effective depth of penetration 在涡流检测中,与选用的频率相对应的能测出厚度方向质量信息的最大深度。 2.7 边缘效应 edge effect 在涡流检测中,由于试件几何形状突变而产生的磁场和涡流的变化。此效应会妨碍该区内缺陷的检测。 同义词:末端效应 end effect 2.8 提离效应 lift-off effect 涡流检测线圈与被检试件之间距离改变时,其阻抗矢量产生变化的效应。 2.9 点探头式线圈间隙 probe coil clearance 点探头式线圈和试件相邻表面间的距离。也称提高。 2.10 归一化电阻 normalized resistance 线圈在负载和空载条件下线圈电阻的增量除以空载线圈感抗。 2.11 有效电阻 effective resistance 交流电路中的有效电阻等于与电流同相的端电压分量除以电流。 2.12 阻抗 impedance 电阻中电动势的有效值与其所产生的电流的有效值之经。有效阻抗有电阻分量和电抗分量,能决定电路中与施加电压相对应的电流幅度和相位。 2.13 归一化电抗 normalized reactance 负载线圈的电抗除以空载线圈的电抗。 2.14 相位角 phase angle 表示正弦波相位的角度。 2.15 相位移 phase shift 两个同频率交流量间相位关系的变化。 2.16 阻抗分析 impedance analysis 在涡流检测中,分析信号的复数电压的振幅、相位与试件的电磁状态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 2.17 谐波畸变 harmonic distortion 当输入波为正弦波形时,输出是谐波而不是基波,这种非线性畸变为谐波畸变。 2.18 恢复时间 recovery time 当一个试验系统接收试件后,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2.19 阻抗平面图 impedance plane diagram 表示涡流检测线圈阻抗的电阻分量及感抗分量与检测频率、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及尺寸等基本关系的图。 同义词:阻抗图 impedance diagram 2.20 选择性 selectivity 是一种试验系统的特征,它是仪器能够区分所测信号与其他频率及相位干扰能力的量度。 2.21 阈值 threshold level 一种仪器的设定,它能使仪器仅记录大于或小于特定幅度的反映变化。 2.22 Q值 Q factor 在工作频率时,线圈绕组的电抗与电阻的数值之比。 2.23 直流磁饱和 D.C. magnetic saturation 当增量磁导率等于1时受到直流磁场磁化的铁磁性材料的状态。 2.24 交流磁饱和 A.C. magnetic saturation 在每半个磁化周期的部分时间内,受到交流磁场作用的铁磁性材料,其增量磁导率达到1时的状态。 2.25 动态电流 dynamic currents 由于一次线圈和被检材料之间的相对运动所感应产生的额外涡电流。 2.26 漏磁通 magnetic leakage flux 磁力线从试件表面上偏离的部分。 2.27 居里温度 Curie temperature 材料由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时的温度。 同义词:居里点 Curie point 2.28 国际退火铜标准(IACS) International Annealed Copper Standard 一种国际电导率标准。 2.29 磁导率 magnetic permeability 磁化曲线上任一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称为该点的磁导率。它是个磁场强度变化的量。 2.30 磁通密度 magnetic flux density 沿法线方向通过单位面积上的磁通量。 2.31 起始磁导率 initial permeability 当试件开始脱离去磁状态时,磁场强度为零处的磁化曲线的斜率。 2.32 相对磁导率 relative permeabiltiy 在磁化曲线上经一点求得的磁导率与真空磁导率的比值。 2.33 有效磁导率 effective permeability 一种磁导率的假设值,它表示在一定物理状态下,例如穿过式线圈柱状试件的磁导率。有效磁导率与实际磁导率的差异是,它考虑被检测试件的几何形状,线圈与试件的相对位置及磁场特征。 2.34 增量磁导率 incremental permeability 材料或介质在磁化曲线上某一点的增量磁导率等于该点上增量磁通密度与增量磁场强度之比。 2.35 绝对磁导率 absolute permeability 材料或介质的相对磁导率等于磁通密度与产生它的磁场强度之比。 2.36 有效线圈直径 effective coil diameter 与测试线圈具有相同电磁效应的理论圆柱形线圈的直径。 2.37 甄别 discrimination 识别不同性质的缺陷信号的能力。 2.38 抑制 suppression 为防止或减低不需要的信号而采取的措施。
|